蓝色天空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蓝色天空
蓝色天空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商业小说写作技巧

向下

商业小说写作技巧   Empty 商业小说写作技巧

帖子 由 bluesky 周五 08 十一月 2013, 15:23

Very Happy
bluesky
bluesky
管理员
管理员

帖子数 : 3292
积分 : 25654
威望 : 0
注册日期 : 12-11-14

https://bluesky.all-up.com

返回页首 向下

商业小说写作技巧   Empty 回复: 商业小说写作技巧

帖子 由 bluesky 周五 08 十一月 2013, 15:23

总论
  要写一本小说,你其实只需要知道四件事:
  1怎么将词句组织成刺激-应激模块(MRU)
  2怎么将刺激-应激模块组织成现幕和续幕
  3怎么将现幕和续幕组织成故事的格局
  4还有,就是最后,怎么创造合适的人物,令故事鲜活。
  这本书,会一步一步为你讲解怎样来做这四步,所有的技巧,窍门,工具。
  那么,这些东西很难学吗?
  不。
  最起码,如果你耐心地,一步一步来走的话,如果你在理解“需要”做什么之上,还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话。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学写小说会这么难呢??
  基本上,经常,他们是掉进了自己挖的陷阱里,然后爬不出来
bluesky
bluesky
管理员
管理员

帖子数 : 3292
积分 : 25654
威望 : 0
注册日期 : 12-11-14

https://bluesky.all-up.com

返回页首 向下

商业小说写作技巧   Empty 回复: 商业小说写作技巧

帖子 由 bluesky 周五 08 十一月 2013, 15:24

八个新人陷阱:
  1他们对写小说这件事有不现实的期望。
  2他们到处找那种能让人一步登天的窍门。
  3他们偏偏要用最麻烦的法子来学习。
  4他们拒绝顺从自己的感觉。
  5他们试图按照规则来“制造”小说
  6他们害怕犯错误
  7他们屈从于客观
  8他们没能掌握技巧
bluesky
bluesky
管理员
管理员

帖子数 : 3292
积分 : 25654
威望 : 0
注册日期 : 12-11-14

https://bluesky.all-up.com

返回页首 向下

商业小说写作技巧   Empty 回复: 商业小说写作技巧

帖子 由 bluesky 周五 08 十一月 2013, 15:25

在正式开始讲解技巧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八个毛病……
  第一就是期望。
  在写小说这个行当里,你的现实的期望应该是什么。
  首先,你能学会写小说吗?
  能。是人就能。
  那么,你能将小说写到足够好,偶尔能写出一篇能拿来换钱的吗?
  如果换到网文,就是,你能写出可以签约的小说吗?
  严肃说:只要你不是笨得无可救药,那你也肯定能。
  再下去:你能写到,每一本你写的小说都能卖出去吗?
  这就是完全另外一个问题了……
  基本上,学写小说,就和学打球学下棋差不多。
  你能学会打乒乓球不?你要是天天练习,你能在全校乒乓球比赛得个名次不?
  当然能……只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辛勤,你去学,没听说四肢健全的人学不会的。
  如果你要想当全国冠军之类的,那就不止是“学会”就行的了。就是你学会了技巧,并且天天对着乒乓球台练习,越往高走,就越困难。到最高峰,就需要一些,嗯,学不来的东西了:
  才能。
  天资。
  但是,如果你不动手写,不去学,那么,你永远也不知道你自己的天分究竟有多少。天分,也是需要发掘的。
  这本书,其实就是个“如何学打乒乓球”。
  教给你技巧和窍门,剩下的,就是你自己的练习,还有,如果你足够刻苦足够努力,看你的天资能让你走到多远。
  第一点,就是说,要写出能签约的网文,不难。要写出红文,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这就是写手对写作应当有的“现实期望”。
  第二点,就是有人会到处去找能让他一步登天的窍门
  写作无窍门。如果你天天梦想着,哪天能从谁的嘴里或者从哪本书里总结出那么一条来,你照着去做,立时大红,那趁早死心。
  如果真有这样的窍门,大家谁也不是傻子,早就有人发现过了。
  现实就是,写作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有技巧,但是无包治百病的灵药。
  比如说,你从新闻上看到一个故事。哪个被拐卖到山区的妇女,被**解救了。然后她抱着孩子痛哭,女警在一旁安慰她。
  然后你说,啊,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不,你错了。那不是一个故事。那是一个“事件”。
  它可以被织造成一个故事。懂得如何编织故事的人,能够利用这样一个事件,创造出鲜活的人物,复杂的背景,高潮和结局,那才是一个故事。
  故事,要复杂得多。它需要技巧,需要操纵。
  然后,一个故事,永远是由很多要素组成。比如人物,比如设定,比如萌点,比如……
  还要注意的是,有时候,会有人会告诉你,“一篇小说最重要的是XXXX”。这其实是说乔丹一个人打球不要队友就能得NBA总冠军。
  小说的每个要素,是要综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
  如果有人说,比如,“架构是最重要的。学会架构,你就学会了写小说。”
  不是说架构不重要,而是说,写小说,就像是盖房子,而作者是要从设计师木匠泥瓦匠……一起当的。你只设计了一张图纸,但是不会抹灰泥,房子还是一样会倒。
  所以……没有诀窍。只有技巧,而且是方方面面的技巧,要综合起来,才有小说。
  那么,我们就要说下一个问题了:
  你一定要用最麻烦的法子来学习写作吗?
  有些人会告诉你说,一位作者,是不需要外来的帮助和指导的。成千上万出版的小说,就是你最好的教材。写作能有什么技巧,诀窍,不是已经在成功的书里显示给你看了呢?
  啊,自然,这话听起来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你能够正确地分析,理解,和学习,小说中的技巧吗?
  对一种香水的味道再熟悉,也不是说你就能靠鼻子分析出它的配方来。拿着放大镜在地毯上爬一圈,也不是说你就能学会织地毯了。
  最出色的作者,他们的高妙之处,恰恰是将所有的高妙,都表现得似乎平凡。
  所以……是的,世界上有很多作者,是完全自学成材的。他们读,再读,写,重写,他们辛苦,流汗,挣扎,踱步,抓头发……从挫折中一点一点学习。
  但是,那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指导。并不是说,他们不需要指导。
  从出版物中自己去分析学习,是笨法子,不是好法子。
  自然,这样挣扎分析学习出来,也有好处。如果你学到了……你就会印象深刻……然而,它却不能替代系统的,凝练的学习。而那些自己分析出来的,随机学到的理论,规则,经常会对另外一样更加重要,更加关键的写作要素,造成影响。那就是:感觉。
  情感和作者
  你的一生,一直是生活在感受之中的。你内心的感觉,无论是喜怒,是痛苦,还是舒适;无论是磕碰到了膝盖,还是咬了一口酸葡萄;是亲吻一个女孩,还是安慰一个宝宝;亲人的去世,好友的婚礼……煤烟的味道,小猫的皮毛,生活中的一切一切……你都会有反应……
  你的反应,就是,你会有感觉。
  我们之中有些人,会比别人更加敏感。而每个人,对不同的事情,产生的感觉也都不一样。
  比如你随口说个“胡说八道”,有人不会介意,有人却会暴怒。有人看见猎人放倒一头雄鹿会觉得兴奋,有人会觉得伤感。
  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对生活中的一切,反应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反应的不同,才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特别。而这种特别,这种不同,对于作者,才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
  因为感觉,感受,是每一个故事的开端。
  那么,你从哪里去寻找感受?
  从人类的心灵。
  作为一个作者,你的任务就是,将这种从内心而来的感觉,从读者心中发掘出来,溢于言表。让他们的情感充满,膨胀,波动,回环。
  要明确的是,这些感情,从一开始,就是你的读者自己所拥有的。你并没有给他们什么他们原本不存在的东西。你要做的,是挖掘,是将他们隐藏在心底深处的情感和感觉,拉到表面上来。
  因为,情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平时,是沉睡的。我们有太多日常杂事要处理,有太多现实的考量,已经成为本能。
  看见一幅画,在欣赏它的美之前,我们会很自然地去看标价。要出去旅游,大好河山之外,我们要想着车票、旅馆……
  爱情,在琐碎的家务中渐渐消磨。
  而没有情感的生活,几乎可以说是一种死亡。
  这个,大家或多或少,也都明白。
  所以,我们期望能有什么,能让我们的血液流速加快,能让我们心痛或者快乐,能让我们的感觉更加敏锐,能让我们看见更鲜亮的色彩。
  这种对情感和感受的追寻,是你的读者,翻开一本小说的原因。
  他在寻找的是一种重醒:加快的心跳,和丰富的体验。而客观的“知识”,是他们最不关心的。
  如果他是想了解比如古人是如何打仗的,他总可以去查资料或者是看纪录片。
  说得更清楚一点,读者想要敏锐鲜活的感受和情感,因为他需要这个。要不然,他干嘛麻烦自己看你的书呢?
  那么,下面,来看看硬币的另外一面……
  故事是从哪里生发出来的?
  从你,作者。
  你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呢?因为你,同样,也有情感和感受。
  生活之中,也许,是有什么,让你有了感受。也许是一个孩子的哭泣让你伤感,或者是街上一次骚乱让你兴奋。随着这些感受,你自己,也就有了情感上的需要。你需要将这种感受和他人分享。
  所以呢,当有的人选择在这种时候去酒吧,去和人闲聊,或者去种花养鸟,去打球跑步,你,选择写文。
  你写下你的词句,因为你希望能够重现你所感受的,你希望能将你心中的感觉,流于笔端。这是说,你“希望”……
  然后呢?
  然后,对某些无比幸运的家伙来说,这就够了。
  有些人是如此地有天分,而且又……如此地敏感,如此有洞察力,如此完全地和他自己,以及他的读者的感受共鸣。他们全凭本能,就能抓住所有的关于小说的架构和形式的一切。无论是架构,形式,还是创造的过程,他们全凭本能,就可以了解。他们坐下来写,读者开开心心地看,于是一切都非常完美。
  俺们可以将他们称之为:天才。
  但是,不要为世界上有这样的才能而郁闷。事实上,这样的天才是如此之少,我这一辈子也没看见一个。
  我认识的人,我所知道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辛苦地努力过,才得到了他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大部分作者,其实都是“失败乃成功之母”,来学习的写作。
  比如说,有一天,你看见一个很好玩的事情,然后你回去和你的朋友说。你说完了,你的朋友乏味无比地看着你:这有啥好玩的?然后你绞尽脑汁,然后你重新组织,重新说。然后你的朋友终于:啊……一笑。
  于是你就记得了。
  下次你再给人讲故事的时候,你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试图运用上次失败中得到的经验了也许下次你就不必说两遍才让你的朋友发笑,而是一遍就够了。
  而写作的技巧,也差不多。
  很多时候,你是写了,失败了,改进了,然后总结出了某个技巧。知道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如果有人总结不出任何这种规则来,那只能说,这人不能从实践中学习到东西。那不管他再努力,他也注定了是在浪费时间。那么,这种人,从哪里去学习到他所需要的技巧呢?
  这就是某些人所说的了。其实,所有的写作技巧,都在那里……在所有的你书架上的小说里。
  字里行间的技巧,数之不清,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说,他可以掌握所有。就算是你活到100岁,只要你坐下来,去读,去写,你也总可以学到新的东西。
  但是,在你通过去写,或者去读,来学习这些浩如烟海的技巧之前,你必须先了解基础知识。
  换句话说,你必须先知道,你要去找寻的,是什么。
  关于规则的毛病
  没有哪个神智正常的作者,会试图依据一套规则来写文,最起码,他们不会依据别人的规则来写文。为什么?
  因为规则,从一开始,方向就是错的。
  规则是限制的,它是机械的,是局限的。它强迫性地告诉你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那么,一篇小说,应该是从哪里开始呢?
  从情感,从感受。从你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一篇小说,就像是一辆车,情感,就是汽油。如果情感和感受缺失,就算这辆车造得再漂亮,它也还是跑不起来,基本等于废物。
  而感受,感觉,首先,是从你自己的心中产生的。如果你自己没感觉,你当然也就写不出感觉来,更不要说,让别人对你的文字产生共鸣。
  从这点上说,自学成才的作者倒是有些优势。
  因为他们没有经过正式的学习,所以,他们一般来说,不太会将写作技巧当作是独立的,和情感分离的东西。将艺术理性化,对他们来说是很陌生的概念。
  他们的眼里总是只有自己的感受和情感:A喜欢B,B恨着C,孩子的,母亲的幸福和痛苦……而技巧,对于这些自学成才的作者来说,只是用来传达感受的工具。没有感受,他们便写不得文。
  然而,很多新人,却会误以为,写作的技巧规则,比情感更加重要。所以,他们无论是读是写,都将精神集中在“车”上,然后就奇怪为什么自己这么好一辆车就是不会跑。
  正是因此,所以,写小说真正的第一真实“规则”,却是,你必须首先找到一个感性点。(话说,这个如果用网文来说,也许可以被称为:萌点)
  或者,换个说法:让自己兴奋起来!到处去搜寻吧,直到你发现一样让你有情感,感受上的“反应”的什么东西,然后,抓住它。
  而且,你的反应越是激烈,就越好。无论是一个女孩,一位美男,空中偶尔飘来的气味,一种颜色,一只老鼠还是一本圣经,你注意到了它,对它有了反应,它就可以成为你小说的出发点。
  比如,有人看见机器在纸上画的脑电波图形,大为感兴趣,就写出了一本畅销书。或者有人突然想起,恐龙……
  或者比如纳兰说,她写小楼,因为有人说,如果将所有穿越的俗套元素放在一起会是什么效果。
  这个出发点,其实并不一定会是你的小说的“中心”,它只是一颗“种子”,凡是让你着迷的,让你强烈感兴趣的,不管是啥都能用来当种子。
  在你找到了属于你的感性点“之后”,规则就开始有用了。这时候,规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将你的感受转化为文字。
  但是,无论何时,那种最初的兴奋,那种让你着迷的感觉,始终应当是主宰者。(换句话说,是不是就是,要有爱……囧)
  规则塑造你的小说,可是,你自己,必须塑造规则。
  这里,要警惕的,就是,别人的经验,别人总结的规则,并不一定就合适你。因为那些规则,是通过他的眼睛来看到的,不是你自己的。
  比如,一位名作家,他的格言就是:用激烈的打斗开篇!
  这对他来说,也一直都很好用。
  可是,如果你是在写言情,你十有八九会发现,照他的去做,你把自己的情绪和故事的感觉都完全破坏了。
  为什么呢?如果你更了解他,就会发现,他是为男性杂志撰文的……那种杂志的读者,喜欢在第一页就见血。
  于是你如果了解了这个,就知道,他那招不一定是给你用的了。你不是他,你的故事不是他的故事,你的读者也不是他的读者。就算是你自己总结出的经验规律,你也一样要小心。
  因为事实上,每一篇小说,都是特别的。就算都是你写的小说,这一篇,和上一篇,也不会一样。
  小说,不是可以填充的表格。它是一种媒介,它可以容纳,提供,几乎是无穷无尽的形式来。情感和感受,种种不同。从这些情感和感受中生长出来的小说,也彼此不同。
  普遍的,常规的规则,却等于是在说,它们都是一样的。
  所以,警惕,要非常警惕。如果有一条规则说:“舍弃某种情感”,“舍弃某种感受”,那它便不是你应当去遵循的规则。
  你要找的,是一种指导。
  “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将你想一直写的这个写出来……”
  怎样利用绝境,怎样利用某种古怪的情景,怎样利用非传统的人物……这些,才是你应该去加以注意的。那么,你怎么去判断,你学到的经验,规则,是好是坏?
  你必须看得深一点,看看这个规则背后是什么。
  比如前面那位写武侠的作者。
  一个知道“要怎样做”的人,总能生存。
  而只有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的人,才能成为首领。或者总裁……或者总经理……囧
  那种简单告诉你必须要做什么,必须不能做什么的规则,会限制你。
  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则,会再让你自由。
  总结说,这个原则就是,一个作者,在写小说的每个阶段,都应当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
  如何寻找灵感,如何设计小说的大架构,如何创造冲突,如何令人物生动逼真,如何让你的读者共鸣。
  而且,作者应该知道,每一个理论背后的“原因”。若不然,他怎么能判断,一个理论,是不是他所需要的?
  一个理论,在理论家的眼里是不是正确,也是不重要的。只要一个理论,对你这个特殊的人,是一个好用的工具,就足够了。
  普遍性是没有啥需要介意的。对你好用就足够了。
  因为写小说,写任何一个故事,说到底,都是一个非常个人的过程,没有人能替你。成败如何,全都在你自己,没有人可以帮忙。
  因为你的情感属于你自己,也只有你,才能将你自己的情感挖掘出来,传达出来。
  那么,就是下一个问题了。
  如果情感是最重要的,那么,你从哪里去获得这样的灵感?
  或者,换句话说,什么样的人,会是成为一个作者?
  总之,写文不需要求完美,任何一个作者,任何一篇小说,就是名著,肯定也因为作者状态的起伏,有写得不怎么样的部分。
  然后,写文不要怕出错出丑,千万不要求全。希望所有人都喜欢你的文,你的文肯定会失败。就是,不要犹豫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吧。
  有些人写文,喜欢用规则套,其实是因为觉得在规则内,“无错”。就是不想被人说错误,但是写文是不可能永远正确的。如果你因为想要“正确”而压抑自己的情感,无论是因为有人不喜欢,或者是因为你觉得不合规制,作为作者,你的创作生命就已经走到了尽头。
bluesky
bluesky
管理员
管理员

帖子数 : 3292
积分 : 25654
威望 : 0
注册日期 : 12-11-14

https://bluesky.all-up.com

返回页首 向下

商业小说写作技巧   Empty 回复: 商业小说写作技巧

帖子 由 bluesky 周五 08 十一月 2013, 15:25

文字
  小说的文字,是不必像教科书的。大部分作者无论是用词还是断句,都不见得合乎语法。
  这其实无所谓,小说的文字,只要能将意思传达给读者,就足够了。语法的精准,并不是要求。如果有人想拿小说来学习语文,那是他自己走错路了。然而,语言,对于小说,也是很重要的。
  具体些说,就是,你需要知道:
  1.怎样选择合适的词语。
  2.怎样令文字生动
  3.怎样令意思清晰
  那么,我们一条一条来……
  首先是,怎样选择合适的词语。
  写小说,最基本的工作是什么?1.选择。2.组织。3.描绘。选择这一步,包含哪些工作呢?作为作者,你为你的读者提供一个“窥视孔”,让读者从这个小洞洞里去看他人的生活。
  那么,你需要决定的就是:被看见的是谁?你要读者看的是个医生,嫔妃,小丫鬟,剑客,商人?是哪一个特殊的人,你要读者来看?
  其次,你要读者什么时间来看?是哪一个时刻,哪一个阶段?他是婴儿,是幼儿,是少女,是老人?他是学生,是国王,是质子,还是白领工人?是单身还是有孩子的父母?
  再然后,你要让读者在哪里看?是田野,是街道,是卧室浴室还是柴房……
  接下去,便是,你要读者来看的他,正在做什么?他是在工作?在爱在恨在玩在休息在争论在遗忘在困惑……
  而和这一条紧密相关的,便是,在你的人物走来走去做着他们自己的事情的时候,你的读者,会注意到的,是什么?
  他们是看见了日出还是水沟,是美丽还是丑陋?他们是会注意到炒菜的香气,还是锯子锯木的吱吱声?是指尖丝绸的柔滑,还是花瓣在唇齿间的苦香?是一声怒吼,还是美目长睫,轻轻顾盼?
  “为什么”,他们会“注意”?
  这些细节,为什么,是对读者重要的?是对你的故事重要?
  这一切,你的读者,是会“怎样”来看?
  他们是会理智客观地看,还是会带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他们是你,作者的眼睛来看,还是通过你的主角?反角?路人?
  马上要被谁大卸八块的NPC?
  这些选择,每一个,都是有其重要性的。而你,作者,永远,时时刻刻,需要去“选择”。
  同时,你也需要组织。你需要将事件顺序下来表现给你的读者。你是从原因到结果,还是先给结果,再表现原因?你是跟着时间走,还是觉得倒叙插叙更妙?
  顺序的组织,是有其重要性的。
  比如,你先给读者看一把枪,然后是棺材,然后一双泪眼。这种表达,是悲痛。
  而如果你先来一口棺材,然后一双泪眼,最后一把枪……这所表达的,却是复仇。
  所以,你需要组织。
  而最后,你赋予这些素材与生命。用描述,让你所选择,你所组织的故事活起来。
  那么,怎么描写呢?
  越简洁越好对不对?干净利落的用词,精炼的句子,精悍的段落?
  没错,精悍,是一个很好的优点。但是,要在合理的程度之内。
  有些小说,会有超常超复杂的句子。或者是极其文艺几乎像迷宫一样让读者费脑水的修辞。
  而比如科幻小说,更是会有相当复杂的名词。
  精悍,简洁,可以是小说文字的一个优点。但是,它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优点。
  很少有读者有兴趣去读干巴巴的基础到极点的叙述。
  相对于精悍,对于小说的文字来说,更值得重视的是……
  生动。
  至于精悍,精悍很好。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要知道什么时候精悍,应当如何精悍,是比较困难的。精悍得不合适,会毁了你。
  所以,简洁,精悍,并不是你应该关注的中心,生动才是。
  那么,就是下一个主题了……
  怎样让小说鲜活?
  你怎么才能写出“生动”的文字来呢?
  你需要将你的故事,以一种可以被“感觉”的文字描写出来
  看,听,闻,尝,摸。
  这是人,所有的“人”,他们所经历的一切的“共性”。这是你的读者会共鸣,会接受,会承认是“现实”的东西。如果你能将这些感觉,精细到位地描写出来,并且是以动态描写出来,那么,你就已经入了小说的门了。
  基本上,作者的工具,最重要的是两类词:名词,和动词。
  名词……给某种东西一个名字:狗,筷子,房子,船,草,电视……而动词,是用来表现发生了什么:吞咽,旋转,抽打,跳……
  你想要选择的名词,应当是那种“图画式”的名词,那种可以一下子让你的读者反应出来一个鲜明的,图画的形象的名词。这个名词,越是“小”,越是“实”,越是确切,你所想要描写的,就越是生动。
  比如,“犀牛”,比“动物”这个词,给人的印象要鲜明得多,而“动物”,好歹比“生物”还鲜明一些。同样,茅屋比房子要鲜明,房子比建筑要鲜明。村姑比女人鲜明。三八式比步枪鲜明,步枪比枪支鲜明……
  你选择的词越“小”,越“实”,你写出的情景,就越是生动。因为……需要读者补白的部分,就越少。
  他面前的一盘菜——》一盘排骨——》一盘红烧排骨……
  我想你大概明白我的意思了。
  当然,这种“小”,“确切”的前提是,读者知道你在说什么。
  比如说,你如果写:他揉着他的“完骨”……这个穴道倒是精确了,完全精确地说明他在揉哪里,但是读者不知道这完骨是个啥。于是就成了媚眼抛给瞎子看,完全达不到目的了。
  所以……用词不能太生僻。
  但是,你怎么来判断,某一个用词,对于你所期望的读者群体来说,是不是生僻呢?
  这就是个麻烦事情了。
  基本上,所有的作者,最后都只能用两个法子来判断:
  他们猜。然后,他们祈祷……
  但是,正确的用词,和“几乎正确的用词”之间的区别,正如荧火和萤火虫一样大,所以,用词之上,依然值得你用心斟酌。
  通用的规则,就是,越特别越好,越清晰越好。避免那些普遍的和模糊的词语。越实体越好。
  比如,你说什么东西是红色的,远不如说“鲜血的颜色”,或者“街上救火车的颜色”更加鲜明。
  再比如,爱。爱可以有很多种。而如果你说,像英雄对祖国之爱,母亲怀抱新生儿的感觉,在圣母像前跪下祈祷的修女之爱,一个羞涩的男孩,第一次向心仪的女孩开口的感觉……
  这些,都是爱,但是,比起一个爱字,却确切生动得多。
  所以,尽可能地,用实例,用个别的,实例,来表达。这比普通的说法,会生动得多。
  前面讲到用名词,要用具体点,聚焦的,有鲜明图画感的名词。
  今天继续讲,名词的另外一个窍门,是尽量用单个的,不要用复数。
  换句话说,离“们”尽量远点。
  因为如果你要一个场景生动,就要给人的印象鲜明。
  然后,复数的,其实只是一个假象。
  “们”是由一个一个个体组成的。所以当你说“们”之类的时候,读者并无第一印象。
  比如,“牛群在草原吃草。”听着没问题吧……
  但是如果你说:“一只黑白花奶牛,正悠闲地在草原上吃草。”
  因为单个的才有“个性”。“一只黑白花奶牛,正在草原上吃草。”
  “群、们”这种,你怎么给它个性的定义,比如“黑白花”,就算你定义了,读者的第一感觉也很难反应过来。
  因为不具体。
  群体是个体组成的,个体才是最具体的。
  比如“两个女人在聊天”。
  “人群兴奋了”。
  “流民们拥挤向前”。
  这种,反正你写了“们”,“群”,就要注意一下。这种是没有第一感的。
  (说我从来不认为君主立宪制带动了欧洲主体的发展~~不要说我们从来不认为……强调的是个人中心,小说突出的是个人主义,不是集体主义……是这个意思?)
  不是,这里是说,如果你要“生动”的话。那么,因为群体并不是具体,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你说人群,其实读者是看不见脸的。
  前提是如果你要这群人“生动”,那最好就拉几个单人NPC出来聚焦。
  比如说流民拥挤上前,后面加个衣衫破烂蓬头垢面怀抱孩子的骨瘦如柴的女人。
  这群人的形象才生动。
  下面是动词。
  如果要生动,动词,一定要是“动”词。
  它要是一个动作。
  一个具体的,动的动作。
  而“状态”性的动词,尽量避免。
  具体说:他在吃饭。
  不如说:他咬了一口馒头。
  他坐在椅子里。
  不如说:他瘫在椅子里。
  那个动词,是越具体,越有动感,越好。
  他拿了东西-》他抓了东西。
  他上了马车-》他抬脚登上马车。
  然后,就是要注意,避免“状态性”用词。
  因为文章是要动起来,才好看。
  而状态,是静止的。
  就是那种带“是”的形式的句子,都要小心。
  比如说:她很不愉快。
  这就没动作了。
  这是一个状态。
  她不愉快,然后捏?
  她在“做”什么呢?
  你一个状态出来,文就暂时死在那里了。
  比如:她绝望地把自己的头往墙上疯狂碰撞。顿时屋里土屑横飞,屋顶上的灯剧烈地摇晃,几乎就要掉下来。
  满室狼藉。也是一个状态。
  再比如:他进入了她(状态,文卡在这里了)。。。他猛一个挺身(动作,说明后头还有继续)
  总而言之,你的句子要有流动感,你的动词要“表现”有什么事情“正在”发生才好。
  另外。
  就是,当心过去式。
  为毛捏?
  因为过去式,是发生过的事情了……
  它对现在没影响了。
  基本,就是那个“过”字吧……
  让我想想,虽然中英文语法不同,但是意思还是一样的。
  就是,如果你说:
  他想过这个问题。
  他今天走过了很长的路。
  凡是那种,让你觉得,这个动作是完全在过去完成了。
  比如:如果用他进入了她,那么这一章到这里基本结束了,因为是过去式,没有影响了。。。如果是他猛一挺身,说明是进行时,这一章还很多要说。
  没错,按英语是就是过去完成时。
  现在时好于过去时好于过去完成时。
  因为凡是发生在过去的动作。
  你描写,就是将文“现在”的进度,给静止了。
  举例:是不是“栗子在害羞”,比“栗子害羞了”好一点?
  当然,“在”本身是一个状态。
  应该说:“栗子的脸一红,”比“栗子的脸红了”要舒服。比栗子的脸红过,要好。
  嗯,这个并不是一定要遵循的规则。
  但是总体来说就是:
  过去式用多了,会影响文的流畅性。
  因为读者总是被拉一下拉一下的回过去。
  那么,如果你是要交代之前的事情。
  怎么办?
  尽量将它们放到现在来。
  比如说,如果你的女主“曾经爱过”男主。
  比起直接说:她以前曾经是爱他的。
  不如来一段对话:
  他死死抓住她的肩膀:“你爱我吗?”
  “你真可笑。”
  “你以前是爱我的。最起码,你说过,你爱我。”
  于是因为是在现在的对话中……就有现在感了
  或者你可以说:“艾迪发现,她的眼睛,她的嘴唇,还是和以前一样。他不由地在想,如果他亲吻她,如同在很久很久以前,河边的那次一样,她会是什么反应。”
  嗯,这个就是把过去“如同”到现在来了。
  基本就是,注意不要太多让你的句子徘徊在“过去”的时间。
  尽量保持你的主线在现在,在发展。
  于是就会比较生动。
  下面是代词……你我他之类的。
  你我他你们我们……
  这种,就是要注意指代。
  别让读者糊涂了你的你我他都是谁就好。
  比如:晓霞求艾琳借给她一块钱去吃午餐,她叹了一声,把钱给了她。
  于是这谁给谁啊?
  第一眼看不顺(没错)。
  而形容词。
  形容词,你要用的是限制性,精准性的形容词。
  你用形容词,来让你的名词更窄,更准。
  比如你说一个瘦子,自然就和一个胖子有区别。
  一个头发散乱的女人,当然和一个挽着规整发髻的女人不一样。
  就是,形容词,是用来让名词更“生动?
  名词你要选最小的,前面说过。
  而形容词,让它更小。
  如果你多用几个这种形容词。
  你能把任何东西给聚焦到牢牢一个点。
  一片叶子。
  一片黄叶。
  一片带着斑斓红点的黄叶。
  一片仍然带着湿意的,叶脉仍然透着绿色,边缘却已经卷曲,带着斑斓红点的黄叶……
  反正你多用几个形容词,这片黄叶就真的特别了,生动了。
  当然这片黄叶是不是应该被这么生动,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详略是另外一个问题,这里只是说文字。
  如果你需要它生动,就这么来。
  而副词呢。
  不用说,副词是修饰动词的。
  副词是表达一种方式,一种派头,之类的。
  比如说愤怒地,疲倦地,微笑地,开心地……
  嗯,要注意的是。
  副词这东西,用多了,就是你给动作加太多形容,其实会累赘。
  你给名词加多形容,大家比较好接受。
  动词……因为动作不是静止的。
  你形容上一串,动作本身的流畅性就被影响了。
  他的建议是,在可能的时候,尽量把副词换成动作!
  比如说:她愤怒地转过身来。
  如果改成:她的脸绷得紧紧的,手握成拳,指节都握得发白,转过身来看着他。
  如果你用动作,去表现一个状态,而不是用副词去形容,就会更生动。
  再比如:他疲倦地坐了下来。
  重重叹息一声,他瘫软在椅子里,仰了头,闭上眼睛。
  那些神态,气质……
  最好的法子不是直接用副词定义。
  而是用动作去表现出来。
  其实我们扫文,看很多新人文,都是犯这个毛病。
  为什么有时候觉得没有描述?觉得空?
  这种副词类的定义过多,就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也许你会说,这不够简洁。
  这是注水。
  那么就要回到这章开始的第一要点:
  写小说,生动,永远比简洁要重要。
  最起码,大部分时候,是如此……
  什么叫细腻?
  这就是细腻。
  细腻得不是地方当然是十分不妙的。
  但是绝对好过空洞。
  最后,总结说:
  要让一本小说,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那么,你必须要让读者亲身经历。
  要让读者可以用自己的五感,去感觉你的文字。
  看,听,闻,触,品尝。
  话说这五个你能用哪个感觉个“愤怒”给我瞧瞧。
  如果读者能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体验。
  他就更容易直观了解,更容易产生共鸣。
  就是,如果他有过类似的,或者是完全对立的体验,就可以。
  这个,就是形容。
  这是你用形容,比喻等修辞方式的要点。
  于是:
  沙滩白浪,可以像洁白的厚厚的棉花糖。
  棉花糖也可以像厚厚的,洁白的,沙滩白浪……
  善用有熟悉感,能够让读者直观反应的比喻。
  生动的部分到此为止了。
  
bluesky
bluesky
管理员
管理员

帖子数 : 3292
积分 : 25654
威望 : 0
注册日期 : 12-11-14

https://bluesky.all-up.com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